0%

1. 概述

对于程序员来说,写技术文档是一项必备的技能。由于GitHub和Markdown格式的普及,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markdown来简便地写出技术文档,并且 通过GitHub Pages等工具快速地进行技术文档的部署。

虽然GItHub Pages默认支持静态文档框架Jekyll,也包含一些简单的主题,但对于文档和教程比较多的项目来说,使用GitHub Pages的默认部署工具还不够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 Markdown本身支持的语法比较简单,一些复杂的像Warning等提示没法直接用Pages的默认主题来实现
  • Pages 默认显示的是单页文档,没有侧边栏、导航栏等工具
  • Pages 默认主题无法搜索文档内容
  • Pages 不支持选择LinuxWindows 后显示不同执行语句的功能

Material for MkDocsMkDocs的一个主题配置,同时也是一个功能齐全的静态网站生成工具,能够解决上面提到的GitHub Pages的问题。

Material for MkDocs 使用广泛,下面是一些大公司和知名开源项目的使用例子:

虽然我还没有比较复杂的开源项目需要用mkdocs-material来管理文档,但看到GitHub Pages的一些限制,最近有空还是学了一下这个工具,以备后续项目中使用。这里做一些简单记录,方便以后查找。

需要说明的是,Material for MkDocs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具,很多配置项这里没有提到,根据需要在官方Setup文档中查看使用说明。

另外一种学习配置的方式是直接查看上面提到的开源项目源码根目录下的mkdocs.yml文件,复制这个文件过去,就能得到类似的布局效果。

这个教程里面的示例页面:https://vra.github.io/mkdocs-material-example/
示例页面的配置文件:https://github.com/vra/mkdocs-material-example/blob/main/mkdocs.yml

阅读全文 »

RyeFlask的作者Armin Ronacher最近推出的一个实验性质的Python包管理系统,目的是解决Python包管理目前面临的工具链碎片化的问题。

大家知道,Python目前的包管理系统很多,包括 poetry, pip, pipenv, pyenv, venv, virtualenv, pdm, hatch 等等,它们都是优秀的工具,提出时都是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没有哪个工具能够做到主流,因此也增加了系统的碎片化程度。

另一方面,conda等工具能提供不同版本的 Python,管理不同的环境,但每个环境的 Python 不是共享的,环境创建一多,环境目录就变得很大,且内部机制很不透明,有时也会遇到冲突没法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Python 在Linux/macOS上的安装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用包管理器安装的 Python和用户手动安装的 Python 有的时候会混淆,导致一些混乱,例如在 Fedora 上,用pip install 安装包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包管理命令dnf 出错。PEP 668尝试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但也需要不同的系统来支持,目前看还任重道远。

由于Armin也是一个Rust 开发者,而Rust基于标准化的rustupcargo两个工具,配合配置文件来进行包管理,目前做的比较好,没有Python面临的碎片化问题。受Rust的启发,作者提出了Rye,并且期望能够启发Python社区提出类似Rust的标准包管理工具。

具体来说,Rye 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 提出一个workspace的概念,workspace类似一个项目目录,或者一个git仓库,一个workspace下只有一个Python版本,不同workspace Python版本相互隔离,每个项目采用pyproject.toml来进行配置
  • 不使用系统自带的Python,相反地,在每个项目目录的中下载一个standalone的python,解决不同版本的冲突问题
  • 不暴露pip命令,通过rye add + rye sync 来管理包的依赖,避免包A和包B依赖不同版本的包C而导致的不兼容问题
  • 区分开发环境和正式环境,因为一些包在开发时会用到一些调试工具,但作为第三方库被引入的时候并不需要
  • 支持import本地workspace作为第三方库包

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rye会不会是另一个做不到主流的Python包管理系统,从而进一步增加Python包管理的碎片化呢?作者也有这个考虑,因此写了一个讨论帖 Should Rye Exist?来讨论这个问题,同时关于Rye的设计初衷,可以参考这里作者的思考。

个人观点:Rye的出现给Python社区引入了一些新鲜的解决现有问题的思路。使用Rye一段时间后,发现至少使用standalone 的Python版本是一个解决冲突的好的方式。通过几个简单的命令来解决版本管理的问题是比较直观的,提出Rye应该是利大于弊的,也就是有益程度大于碎片化增加的程度。

总之不管是PEP 668中标记版本管理是系统的还是Python的,还是PEP 711来单独下发Python解释器二进制文件,还是Rye的出现,都是Python社区意识到Python包管理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做出的一些有益尝试。期待在未来,有更标准化的工具,Python的开发也更容易。

下面将对Rye的安装和使用进行简单介绍。

阅读全文 »

在使用git时,有时候需要回退最新代码到之前的某次提交或某个tag,将中间的所有代码提交去掉。同时保持中间的提交记录。实际应用时发现这个动作没有比较好的实现方式。

例如,如果使用git revert commit-id, 那么只会会退commit-id 对应的那次提交,之后的提交不受影响,仍然存在,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如果使用git reset, 那操作就比较麻烦,需要使用--hard--force 等比较危险的命令,具体如下:

1
2
git reset --hard commit-id
git push --force

这样做除了使用比较危险的命令选项外,还有个问题是没法保留中间的提交历史,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搜索发现,利用git diff和git apply可以来比较清晰的完成这个需求,整体的思路是:

  1. 得到当前最新提交到回退提交之间的代码diff,将diff保存为文件
  2. 利用git apply 将diff作用到代码上,回到之前的代码状态
  3. 提交代码

具体来说,假设当前最新提交就在分支current-branch上,回退提交为prev-commit,这个回退提交可以是一次commit id,也可以是一个tag,也可以是一个分支名。执行命令如下:

1
2
3
4
5
6
git checkout prev-commit
git diff current-branch > ~/diff.patch
git checkout current-branch
cat ~/diff.patch | git apply
git commit -am "roll back to prev-commit"
git push

这样就能既回退代码,又保留提交历史。

参考

1. 概述

TL;DR: talkGPT4All 是一个在PC本地运行的基于talkGPT和GPT4All的语音聊天程序,通过OpenAI Whisper将输入语音转文本,再将输入文本传给GPT4All获取回答文本,最后利用发音程序将文本读出来,构建了完整的语音交互聊天过程。

实际使用效果视频

实际上,它只是几个工具的简易组合,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甚至不支持多轮聊天,只支持英文),但 talkGPT4All 有下面几个比较好的特点

  • 所有算法本地运行,不涉及API的调用,避免了国内无法访问OpenAI API的问题
  • CPU 运行,无须 GPU 显卡
  • 占内存小,实测8G内存就可以跑起来
  • 速度还可以,测试8G Windows 一轮聊天小于1分钟, 16G Mac 一轮聊天小于30秒
  • 集成的AI还算智能,至少答能对题,回答看起来是符合英语语法的

目前支持平台和验证的情况如下:

  • Mac M1,已经验证可用
  • Windows,已经验证可用
  • Mac intel,未验证
  • Linux,未验证
    如果有对应机器的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帮忙验证一下,有问题可以提PR和issue。

想体验的朋友可以参考 GitHub README进行快速安装,也可以在这篇文章中跟着我一步步来进行。

阅读全文 »

1. 概述

telescope 是一款强大的 neovim 插件,可以在 neovim 中提供文件名搜索和文本内容搜索的功能,以及更多复杂的功能,具体的show case可以看这里。我安装 telescope 主要是想利用它在大型项目中的文件名搜索和文本内容搜索能力,这里记录一下安装流程和使用概要。

阅读全文 »

系列教程列表:

这篇文章中,我们暂时忽略网络训练和推理,详细展开Libtorch中Tensor对象的使用,看看将Libtorch当作一个纯粹的Tensor库来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有未涉及的内容,请访问Libtorch官方文档,通过搜索框获取更多的信息。Libtorch的环境搭建参考上一篇文章

阅读全文 »

系列教程列表:

1. 概述

Libtorch是Pytorch的C++接口,实现了在C++中进行网络训练、网络推理的功能。

除此之外,由于Libtorch中的大部份接口都是与Pytorch一致的,所以Libtorch还是一个很强大的张量库,有着类似Pytorch的清晰接口,这在C++中很难得的。如果你用过C++ Tensor库,就会发现写法比较复杂,学习成本。因为强类型的限制和通用容器类型的缺失,C++相比Python天然更复杂,库设计者因为语言使用习惯,以及为了性能等因素,设计的接口一般都是高效但难用的。而Libtorch采用了与Pytorch类似的函数接口,如果你使用过Pytorch的话,使用Libtorch学习成本很低,后面会看到具体的例子。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Python库中基础的操作,例如numpy.einsum函数,在C++中没有合适的替代,看看这些搜索你就知道了。Libtorch解决了这个问题,Pytorch中有的它都有,所以在C++中可以简单地用torch::einsum来使用einsum函数,简直是C++开发者的福音。

此外Libtorch 是支持GPU的,主要用于模型的推理过程,但我猜测使用GPU的话,Libtorch的Tensor操作在速度上相比别的C++ Tensor 库可能有优势,具体速度需要测试对比。当然使用C++代码的话速度不是瓶颈,本身CPU代码就够快了。

Libtorch另一个优势是编译简单,只要你安装了Pytorch,Libtorch就可以直接使用,省去了复杂的安装和配置,一分钟内就能跑起来一个简单的的示例程序。

总结来说,Libtorch有以下很吸引人的特性:

  • 强大如Numpy和Pytorch的C++ Tensor库,写法优雅丝滑,并且是支持GPU的。
  • 可以训练神经网络
  • 可以推理神经网络模型,用在C++环境的模型部署场景
  • 编译简单

由于Pytorch开发团队是以Python优先的思路来进行Pytorch的开发的,因此我感觉Libtorch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文档和教程也比较少,官网的示例也几乎没有,因此写一个比较完善的教程是比较有意义的。

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会对Libtorch 的Tensor库和推理神经网络过程进行介绍,因为这些内容在实际对于用Libtorch来进行网络训练的部分进行跳过,因为这部分使用的场景不是很多(用Python训练网络比C++香多了)。

本篇以Mac下的操作为例,对Libtorch的安装和简单使用进行介绍,后续内容近期会更新,敬请关注。

阅读全文 »

1. 起因

今晚看到了Simon Willison 的只使用自己的博客内容来训练nanoGPT的实验,觉得挺有意思,突发奇想,能不能在鲁迅的文集上训练一个nanoGPT,然后生成很具辨识度的鲁迅风格的文字呢?由于nanoGPT结构简单,鲁迅的文集在GitHub上可以下载到,因此通过简单的代码修改加实验,就得到一个在鲁迅作品上训练的GPT2模型(无别的语料库的预训练),简单测试下,以“故乡”开头,让模型生成鲁迅风格的文字:

1
2
3
4
故乡,债是佩服的。
我一向对于新青年的态度,先来说话,谢容易做的,然而伏园已经见过几样,感觉的是另外捧之数,以为先前的例子。今但近来做了做事,自己也还不做,不能先行通,所以生在冷静和“人生”,三妇一苦闷,觉得大约是如此隔膜
和曹操,于是非意模茶炛,可以说是太高了,所以现在便能教育,竟�如此。
但汝实在有给法历代的,不久就在绝末年间,我想显出向大家饮一趟,而汉子大毒是怀旧的,就要贫足有打劫,可以永掠的。这种事情,中国有一个大官左翼阿,(陀思妥习),有敢请佛喜,总要适说一点�

还算有鲁迅文字的风格,但逻辑一窍不通,整体还是难让人满意,不知道是GPT2能力的问题还是我实验设置的问题。 Anyway,这里共享一下我实验的流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进行改进。本文涉及的代码修改代码已经提交到这个仓库了,可以参考,文末会附上更多例子。

阅读全文 »

1. 概述

在Numpy 1.24版本中,删除了像np.floatnp.int 这样的 Python 内置类型的 alias,因此以后在代码中使用这些类型会报错AttributeError: module 'numpy' has no attribute 'float', 涉及的类型包括:

  • numpy.bool
  • numpy.int
  • numpy.float
  • numpy.complex
  • numpy.object
  • numpy.str
  • numpy.long
  • numpy.unicode

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错误呢?

TL;DR

  • 对于在标量上的操作,直接使用Python内置类型替换
    1
    2
    3
    4
    5
    foo = np.random.rand(10)
    # 原先用法,注意foo[0]是一个标量
    bar = np.float(foo[0])
    # 新用法
    bar = float(foo[0])
  • 对于在np.ndarray 上的操作,使用np.float64np.float32 来替代,具体选择哪个需要自己根据情况来确定,不同类型精度会有不同,下面举两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 原先用法
    foo = np.random.rand(10, dtype=np.float)
    # 新用法
    foo = np.random.rand(10, dtype=np.float32)

    # 原先用法
    foo = np.random.rand(10).astype(np.float)
    # 新用法
    foo = np.random.rand(10).astype(np.float32)

这里列出来了删除类型在标量和np.ndarray 上的替代,方便查找

原先类型 标量替换类型 np.ndarray替换类型
np.int int np.int32/np.int64
np.float float np.float32/np.float64
np.bool bool np.bool_
np.complex complex np.complex128
np.object object -
np.str str np.str_
np.long int np.int32/np.int64
np.unicode str np.str_

详细说明参考NumPy 1.20.0 Release Notes

下面详细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阅读全文 »

有时候想要在手机上访问Arxiv上的论文,打开arxiv.com,发现体验比较差,没有响应式设计,需要不断移动页面才能读完一行文字,影响阅读。偶然发现了arxiv-vanity这个网站,发现能很好的满足手机上看arxiv论文的需求,收藏了。

阅读全文 »